“目前,国内单体冷库规模一般在3万吨至5万吨,最高不超过10万吨。”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小虎认为,华中冷链物流港一期20万吨冷藏能力一次性启用,开创了行业先河。
据介绍,冷藏库共7层,整个降温过程持续三周,采用新型制冷剂和二氧化碳组成的覆叠制冷系统,在封闭状态自动调适,既安全,又环保。“降温完成后,冷藏库3743台冰柜同时工作,1至5层保持在零下18摄氏度至零下20摄氏度区间,6、7两层则在零下25摄氏度以下。”冷链物流港总工程师饶长虹说,这是当今世界最大型的集中供冷冰柜群。
冷链物流港执行总经理张相东介绍,已有600多家国内品牌商、近200家国外代理商签约入港,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将从4月下旬起陆续抵达。“这里所供应的农副产品将占我省居民生鲜副食品消费总量七成以上,商品销售网覆盖20多个省市近3亿人口,老百姓可在家门口‘味游’全球。”
华中冷链物流港由武汉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投资30亿元兴建,占地约520亩,计划分三期完成。2023年全部竣工后,总库容达50万吨,将无缝对接鄂州专业货运机场,预计年吞吐货物价值千亿元以上。
近日,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文件提到,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GB/T42482-2023生鲜银耳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技术规范》是我国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生鲜银耳保鲜方面的国家标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