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显热或潜热特性,用一定的方式将冷量贮存起来。在负荷高的白天(用电高峰期),
蓄冷设计思想(运行策略):蓄冷容量越大,初投资越大,而制冷机开机时间越短,运行电
建筑物典型设计日(或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的冷负荷全部转移到电力低谷时段,启动制冷
机进行蓄冷;白天运行时制冷机组不运行,由蓄冷装置释冷,承担空调所需的全部冷量。
按建筑物典型设计日(或)周全天所需冷量部分由蓄冷装置供给,部分由制冷机供给,制冷
(1)只能储存水的显热,不能储存潜热,需要较大体积的蓄冷槽,受到空间条件的
(3)蓄冷槽内不同温度的冷水混合,会影响蓄冷效率,使蓄存冷水的可用冷量减少。
(4)开式蓄冷槽中的水与空气接触易滋生菌类和藻类,管路易锈蚀,需增加水处理
用户侧回路的压力稳定,可防止其管路出现氧化腐蚀、有机物及菌藻类繁殖现象。
就结构形式而言,水蓄冷槽类型主要有:温度分层型、迷宫型、多槽型、隔膜型。
H型稳流器采用缝隙型出口,只是将水平缝隙加长,以降低稳流器的出水流速,水平缝
作用就是使水以重力流的方式平稳地导入槽内(或由槽内引出),减少水流进入蓄冷槽
利用冰的融解热进行蓄热,冰的融解热(335 kJ/kg)远高于水的比热,蓄冰池
内融冰蓄冷装置的蓄冰率较大,为50%~70%。由于内层冰融化后形成的水膜层产生
较大的换热热阻,内融冰的融冰速度不如外融冰方式。常用的内融冰盘管材料有钢
和塑料,多采用小管径、薄冰层的方式蓄冰。根据盘管的结构形状,主要有以下几
(1) 蛇形盘管蓄冰装置 这种装置以美国BAC公司的产品为代表。多采用钢制盘管,
(2) 圆形盘管蓄冰装置 这种装置以美国Calmac公司和Dunham-Bush公司的产品为
代表。将聚乙烯管加工成圆形盘管,用钢制构架将圆形盘管整体组装后放置在圆柱
(3) U形盘管蓄冰装置 这种蓄冰装置以美国Fafco系列产品为代表。盘管材料为
封装式蓄冷是以内部充有水或有机盐溶液的塑料密封容器为蓄冷单元。蓄冰时,制
冷机组提供的低温载冷剂(乙二醇水溶液)进入蓄冷槽,使封装件内的蓄冷介质结
分为密闭式贮槽和开敞式贮槽。密闭式贮罐由钢板制成圆柱形,有卧式和立式两种。
开敞式贮罐通常为矩形结构,可采用钢板、玻璃钢加工,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
础上,计算分配蓄冷槽的释冷量和制冷机的供冷量,以保证蓄冷量得到充分利用,
若同时有供冷要求,则需将0℃以下的载冷剂经换热器后供应7℃的空调冷水,制
冷机的运行效率较低。如果夜间负荷很小,可以直接由蓄冰用的低温载冷剂供冷;
冷水温度不高于4℃,而冰蓄冷系统可以提供4℃以下的冷水。因此,随着冰蓄冷
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用于教堂、剧院等负荷集中的需要间歇性供冷的场合。
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促进了它的发展,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国家得
到发展和应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爱迪生电力公司于1978年率先制定分时计费的电
费结构,90年代,美国已有40多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分时计费电价。至今,美国的蓄
冷空调系统已经相当普及,截至1994年底,美国约有4000多个蓄冷空调系统在运行。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建成和正在施工的有1000余项,其中有冰蓄冷800
余项,水蓄冷有200余项。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且电力供应紧张
目前,冰蓄冷技术因其蓄冷槽容积小,冷损小(2%~3%),节约成本,能耗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