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启动“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总投资约15.68亿元,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储能功率最高、容量最大的示范项目。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绿色能源形态占比开始逐步提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但与此同时,新能源存在的出力波动大、负荷侧不确定性明显等问题,也限制了了其进一步普及。基于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成为了现阶段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像我们熟知的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都在这一背景下收获了新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模式也因此受到高度关注,液态空气储能便是其中之一。
简单来说,液态空气储能是一种利用空气相变特性实现大规模长时储能的技术。与空气压缩储能技术一样,这种技术以空气为主要储能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占地面积小、单位储能容量成本低的优势,可灵活应用在发电侧、输配侧和用户端,是一项中时长、大容量的储能技术。
其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储能和释能两部分。储能阶段通过低谷电能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冷却至-170℃以下,使其液化后存储在常压储罐中。由于液态空气密度是气态的750倍,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储存空间需求更小。释能阶段则是将液态空气经泵增压后气化,通过热交换器吸收压缩热,驱动涡轮机发电。由于整个过程形成闭合循环,因此该阶段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工艺优化降低能量损耗。
此外,与传统的电池储能相比,液态空气储能过程中还不涉及稀有材料的使用,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副产品为空气,不产生污染物也较为清洁。并且由于整个过程涉及到热能转化,因此还能与供应生活热水或冬季采暖等民生项目相结合。
目前,我国对于液态空气储能关注度颇高,其中具备的技术成果也非常可观。2023年7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启动“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总投资约15.68亿元,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储能功率最高、容量最大的示范项目。并分别于2024年7月完成核心压缩机组机械运转试验,于同年8月完成气动性能试验,同时在年底进入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预计该项目将在2025年9月底前全面建成投产。
同时整个过程中,我国先后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包括了采用多级压缩与蓄冷单元耦合,将空气液化后常压储存,液态空气密度较气态提升约750倍,显著减少储存空间需求。以及研发高效蓄冷技术将蓄冷效率从60%提升至91%,大幅减少能量损耗。更重要的是整个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超大型高效宽工况离心压缩机组、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等7项国际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
未来,随着该项目的进一步完善落实,液态空气储能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届时,其也将成为我国长时储能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参考案例,作为重要经验助力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