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所有的oracle服务,复制Oracle目录下的oradata文件夹下的数据库名整个目录复制备份。
这样,我们可以保证每周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恢复时的快捷和最大限度的数据损失。恢复的时候,假设事故发生在周末,DBA可按这样的步骤来恢复数据库:
通常情况下,DBA所要做的导入导出备份就算完成,只要科学的按照规律作出备份,就可以将数据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提供更可靠的服务。另外,DBA最好对每次的备份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文档,使得数据库的恢复更加可靠。
当数据库可以暂时处于关闭状态时,我们需要将它在这一稳定时刻的数据相关文件转移到安全的区域,当数据库遭到破坏,再从安全区域将备份的数据库相关文件拷贝回原来的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快捷安全等数据转移。由于是在数据库不提供服务的关闭状态,所以称为冷备份。冷备份具有很多优良特性,比如上面图中我们提到的,快速,方便,以及高效。一次完整的冷备份步骤应该是:
通常情况下,DBA们所要做的,就是按照企业指定或者是自己习惯的标准(如果是自己指定的标准,建议写好计划说明),一般,我们采用普遍认可的下面的方式进行每天的增量备份:
分析:应该是Oracle在启动后,用户登录时是要将方案中原有配置信息装载进入,装载过程中遇到原有文件指定的位置上没有找到,所以就报出错误。
1、我在解决时由于着急使用,便用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工具重新创建了一个新的库,临时解决急用的问题,同时也给后期解决ora-01033问题埋下了隐患。
2,拷贝相关文件到安全区域(利用操作系统命令拷贝数据库的所有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参数文件、口令文件等(包括路径))
3.停止所有的Oracle服务,到Oracle目录下的oradata把新建的数据库(SD)删除,把备份的文件复制进来。
Oracle的备份与恢复有三种标准的模式,大致分为两大类,备份恢复(物理上的)以及导入导出(逻辑上的),而备份恢复又可以根据数据库的工作模式分为非归档模式(Nonarchivelog-style)和归档模式(Archivelog-style),通常,我们把非归档模式称为冷备份,而相应的把归档模式称为热备份,他们的关系如下所示
在本例中,数据库实例名wh,所有数据文件、所有控制文件和所有联机REDO LOG文件都在文件夹D:\oracle\ora92\wh中,备份恢复的操作如下:
*在导入导出备份方式中,提供了很强大的一种方法,就是增量导出/导入,但是它必须作为System来完成增量的导入导出,而且只能是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实施。增量导出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别:
三种方式各有优点,我们做个比较(这个是用Fireworks画的,有点糙):
$A:现在先来介绍一下逻辑备份方式的方法,利用Export可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利用Import则可将提取出来的数据送回到Oracle数据库中去。理论基础:Oracle提供的Export和Import具有三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就是备份的数据输出(入)类型):
数据库恢复完毕。通过查询可以发现数据库恢复到进行备份时刻的状态,备份后所进行的所有操作无效。
今天网上找了很多恢复的都不管用,结果今天下午搞了一个下午,试了很多方法,终于可以了,以下我是总结的方法:
循环使用最后两步,直到alter database open;后不再提示错误,出现“数据库已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