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冷媒探索应用,AI热管理智能驱动:2025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精彩全记录跳转。本届年会汇聚了来自整车制造、空调系统、电池技术、零部件生产、科研院校以及行业机构的技术嘉宾与行业专家,旨在共同探讨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深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推动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0余位来自整车厂、零部件厂商、组织机构、科研院校的技术专家于会上进行专题报告,聚焦热管理领域前沿技术,深入剖析行业难题,共谋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众多展商荟萃一堂,共襄盛举,全面展示了行业的最新发展成果,通过与会者的积极交流,深入探讨,携手推动新能源整车热管理产业链蓬勃发展。
7月9日大会伊始,开场主持人孙娟女士首先介绍了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作为行业论坛的先行者和行业技术的首发地,13年来坚守初心,持续为行业提供专业的交流合作平台,深受合作方与参会企业信任。她对一直以来支持和认可年会的参会企业与个人表示感谢,并期望和与会者一道携手共融创新,推动热管理行业蓬勃发展。
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月底,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上海湾区高新区启动开工。从签约到开工,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让大家见证了丰田和金山速度。该项目属地园区——新金山发展公司副总经理许雪军先生在演讲中介绍了上海湾区高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金山区形成以15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覆盖动力系统、散热、电子、材料等环节。园区提供充足产业空间及强力政策支持,打造智能制造与产城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谢鸿玺先生介绍了将在今年8月正式施行的《GB/T 22068-2025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修订要点首次将适用范围扩展至整车热管理系统,新增压力脉动与扫频振动等NVH评价体系(吸气脉动≤3kPa、排气脉动分三档管控)。新标取消低温热泵型分类,统一要求所有热泵压缩机须在-25℃蒸发温度下稳定运行,并将乘用车制冷工况蒸发温度设定为1℃以匹配快速降温需求。耐久性测试全面加严:综合试验时长从950小时增至2000小时,新增-15℃极寒工况,外壳防护等级由IP54提升至IP67。同时纳入R454C、HFO1234yf等环保制冷剂,推动产业低碳升级,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能效提升提供技术基准。
朱金华先生在报告中提出新能源汽车高效率低成本热管理新方案,通过风冷油冷电驱系统(油泵功率仅增30W)和冷媒直冷直热电池包(冷板结构优化)双创新,实现零件数量减少27%、成本降低18.7%。该方案在-25℃低温环境配合石墨烯PTC与双层流空调箱技术,10分钟内完成乘员舱升温,能耗较传统方案降低38%;但直冷系统在35℃高温工况能耗偏高,且需配合APTC实现除湿功能。方案同步满足2026年除霜新法规要求,为车企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
展示了空调国际基于R290冷媒的新一代热管理模块(TMM)已正式量产并具备模块化、预充注、跨平台等优势,可在-30℃至40℃全场景下实现≥12 kW高负荷冷却、-40℃无PTC热泵采暖及4C超充电池冷却,较R134a节能20%–47%;关键部件如34/45 cc压缩机、紧凑22 kW散热模块、14通阀及带导流器的WCC/Chiller等均已优化升级,并配套泄漏实时监测、分区隔离、导流排放与专利防护等多重安全方案,全面满足GWP150环保法规,为整车厂提供“即插即用”的低成本、低风险热管理解决方案。
范光辉博士在演讲中深度解析了欣旺达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核心与创新。他强调精准温控对电池性能与安全至关重要,低温易致容量衰减和析锂,高温则加速老化并引发热失控风险。欣旺达通过独创3D液冷技术、热防护材料及智能策略,结合五层安全防护,为电芯打造“恒温”环境。针对不同车型,提供梯度方案:混动车型支持60C闪充/70C闪放;纯电领域全球首发的闪充电池4.0,采用12C磷酸铁锂电芯与3D液冷,实现5分钟补能450公里。其突破性的“热-冷直导”结构提升了散热效率与均温性,助力欣旺达成为行业前三家实现10C+极充的企业。
冷媒直冷直热热管理技术凭借其高效、安全、集成度高及成本优势,在锂电池热管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上海理工大学武卫东教授作了题为《冷媒直冷直热技术在锂电池热管理中的运用》的报告。报告简述了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不同特点及其对热管理提出的差异化需求和挑战;详细介绍了冷媒直冷直热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技术关键;重点分享了冷媒直冷直热技术在储能电站的应用案例与优势及技术要点;最后展望了冷媒直冷直热技术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站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方伟先生在报告中全面探讨了电池系统的热安全管理技术,包括热扩散试验、喷淋系统、电池热管理、材料优化、设计和质量控制策略等。报告强调通过先进的测试方法和严格的测试标准确保电池包的安全性,提出多级报警机制和加强的冷却策略控制热扩散,优化电芯材料和结构提升热稳定性,远高于国标的严格测试条件,以及基于CAE仿真手段的热失控行为分析,旨在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