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重庆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激烈-九游体育平台app

400-520-1120

新闻中心 分类
重庆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发布日期:2024-07-10 浏览次数:

  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组成部分,冷链物流网络体系的建立健全是降低流通损失,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的根本性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与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种先进的制冷、节能、冷藏保鲜技术、冷库设施设备、网络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重庆是北菜(果)南销、南菜北运的重要节点和主通道,也是长江上游的商贸物流中心,同时拥有西部最大机场江北国际机场、渝新欧国际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三条物流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一批知名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企业,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更获批西部唯一肉类、水果双功能进境口岸,成为西部冷链物流发展的火车头,为重庆冷冻、冷藏、冷链运输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重庆凯尔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自诞生起就改写了重庆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历史。

  3、西部首个集生产加工→冷冻冷藏→产品交易→物流配送具备完整产业链功能的产业园。

  安全、环保、节能、低耗——座落在重庆“两江新区”核心区的“凯尔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以其生产加工、冷冻储藏、产品交易、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的产业特色,必将成为重庆冷链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

  “重庆凯尔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系重庆凯尔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所建设的一座绿色环保、节能低耗、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物流产业园。

  重庆市农投集团“重庆市冷链物流园”项目签约落户白市驿西部现代物流园区,计划将在5年内建成34万吨冷库、冷冻批发市场和配套设施。

  将建设冷库仓储、加工配送等5个功能区,集商品集散、网上交易、食品安全监控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分两期建成后,将有近千家国内外跨区域冷冻食品批发商户入驻,本地市民可因此享受到更新鲜、更便宜的海鲜及肉类食品,价格降幅有望超过10%。

  近年来,冰淇淋、蔬果、肉类等需冷藏运输、储存的商品不断增加,冻库市场已成为大热的投资领域。目前,在江北、南岸、江津等地,都已有大批冻库动工并营运,全市现有冻库容量已达40万吨,正在规划建设的达100万吨,大大超过我市“十二五”期间规划的冻库容量。

  重庆万吨冷储物流公司常务副总监谢尚权表示,届时各冻库之间将比拼各自的冷库仓储容量、物流配送速度、商品集散程度等多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从田地到市场的冷链运输链条,将成为冻库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武器”。据重庆晨报记者许星报道,

  目前重庆全市的冻库容量为17万吨,而万吨冷储冷库的容量就为10万吨,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冷库群。

  除了目前万吨冷储在大渡口的10万吨容量,此外还有九龙坡双福规划在建的40万吨冻库,以及保税港及一些民企超过50万吨的冻库项目也在运作中。

  3月20日,大渡口,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的交易市场区,市民正在挑选冷冻食品。大渡口,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冻库内,堆满了来自各地的冷储货物。 改制后的活力

  1958年,在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中,重庆肉联厂是著名的民生项目,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屠宰加工厂,在计划经济时代,重庆肉联厂长期承担着整个川东地区的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市场供应任务。

  进入市场经济后,随着生猪屠宰的放开,肉联厂的经济效益开始不断下滑,到1997年,重庆啤酒收购了已经步履维艰的重庆肉联厂,并将其更名为重庆大正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2007年8月,经重庆市国资委划转,大正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市农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08年9月17日,重庆大正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以全部资产出资、武汉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组建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

  2008年,重庆冷链物流市场还处于真空状态,虽然各个专业农贸市场内建有小型冷库,但是多以商户自用为主。

  2008年,当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成立后,“老肉联厂”的4万吨冷库就被投入市场,而在当时冷库紧缺的市场中,这一批冷库的投放让“老肉联厂”重新焕发生机。谢尚权回忆称,合资公司建立后,凭借武汉万吨公司在全国的知名度,把全国靠前的优质冻品商户吸引到了重庆市场,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重庆万吨的商户便发展到了300家左右。

  一级市场地位的确定和冻品交易的日益繁荣,让重庆万吨原有的4万吨冷库日益捉襟见肘。于是新一轮的冷库建设开始进入高峰期。2010年3万吨新建冷库在重庆万吨投入使用。2011年,又一座3万吨的平板库交付客户。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如今公司已建设成为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和辐射渝、川、贵、陕等省市的百亿级肉类食品一级批发市场。

  目前,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已经拥有10万吨的冷库规模,去年市场交易量就达到120万吨,交易额达到150个亿,是重庆的行业龙头。

  行业估计目前全市的冻库总容量为17万吨。随着冷链产业的迅速发展,冻库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

  九龙坡在建的40万吨外,在江津双福、保税港区以及重庆的一些民企手中,还有数十万吨的冻库项目。谢尚权预计,已知的重庆冷库在建将建项目已经超过了100万吨。

  面对新的市场格局,谢尚权本周向《渝商》周刊证实,除了运营好现有的大渡口万吨冷储物流市场外,另外还规划在白市驿的重庆冷链物流园项目建35万吨冷库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即将动工建设。

  对于新的市场格局,谢尚权一方面表示将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又不无忧虑:“与重庆毗邻的成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由于成都的冷库建设在规划初期没有做好,导致各自为政,建成后多个冷冻食品市场乱战,最终每个市场的冷库都吃不饱,都发展不足,冷库市场是比以前多了,成都冷链市场的辐射力、影响力反而越做越小,四川不少地区的经销商反而到重庆打货,因为重庆市场的商品更齐全,价格更低。”

  重庆市冷链物流市场洗牌后,冷链物流企业开始祭出补贴、帮助融资等手段,吸引商户转移。但与市场人气的竞争激烈相比,冷链物流产业下端的配送则呈“缺货”状态,市场饱和度仅四成。

  九游体育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

  位于白市驿的明品福冷链物流对外宣布,4月1日起市场全面启动经营,对前往采购的商家和司机实行补贴政策。

  据市场管理方向记者透露的消息,全面启动经营后,将投入1亿元,对市场氛围进行培育。

  对于来市场的采购商,采购量在1吨以上每吨给予100元的补贴,上不封顶。对于像颜胜一样,前来市场拉货的司机,其采购量1~5吨补贴100元,5~20吨补贴200元,20吨以上补贴300元。

  除了对下游的补贴,该市场直接给予进入市场的商家免租9个月,对一些大户甚至直接一次性给予50万~100万元的补贴。昨日,一位曾在茄子溪市场做冻品生意的重庆商人告诉记者,最近前往白市驿的60多户冻品商家几乎都拿到补贴,如果没有补贴商户们都不愿再挪窝。

  江北寸滩附近的凯尔冷链物流了解到,尽管市场还正在建设,但市场方面表示,对入驻商家设置专项流动资金,提供无障碍资金贷款;还与诸多银行合作,为入园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投资、按揭、流动资金专项贷款。此外,市场方还承诺每年固定投入百万广告营销费用,做大影响力,在物业方面则将“以价取胜,租售优惠”。相比于白市驿的明品福和寸滩的凯尔两大新兴的冷链物流聚集地,老牌冷链物流市场茄子溪也面临着分流的压力。一位接近该市场管理方万吨物流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十万吨的冻库仍处于饱和状态,同时由于万吨物流新市场还未建设,但已有不少商家搬走。市场为稳定老客户,也开始在租赁服务外,为商家建立物流配送、第三方车队等配套服务。

  在冷链物流市场抢商家的背后,是重庆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关系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重庆一度是冷链物流的根基——冻库最为紧缺的大城市之一。

  2010年,福建商人陈建德等来到重庆,在他的印象里,当时的重庆面对市场开放的冻库容量不过20多万吨,人均冻库容量仅6千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但此后,重庆冻库进入高速增长期。2010年,福建商帮敲定了在白市驿的冷链物流投资。陈建德告诉记者,明品福冷链物流总投资将达到28亿元,目标是建设50万吨级别的大型冻库和冻品交易市场,截至目前,投入使用的已有15万吨冻库和5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

  在2010年,我市各类冻库容量加起来仅为27.1万吨,缺口达23万吨。持续的冻库投资后,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我市万吨级冻库达到18个,比2012年猛涨7个,这些大型冻库的容量则更是翻了一倍。

  目前万吨物流已在白市驿规划30万吨冻库的冷链物流基地,凯尔亦在寸滩的港城工业园正在建设10万吨的冻库……算上双福农贸市场,还有一些超市自建的冻库,今年底,重庆实际可以使用的冻库容量将达到120万吨。这意味着在近来短短的四年时间,重庆的冻库容量翻了4.5倍。

  与资金密集进入冻库投资相对应的是,重庆市对冻库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在2010年,重庆的冻库需求量为50.5万吨,如今已增长到超过100万吨,翻了一倍。“从冻库紧缺到供需平衡,市场竞争已开始激烈”。

  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冻库价格已开始松动。记者了解到,目前最为紧缺的茄子溪市场冻库价格为每月150元/平方米,而在白市驿,其租赁价格已猛降到50元/平方米,比全国70~80元的平均价格还要低。

  我市冷链物流一级节点将主要布局在九龙坡区白市驿,在渝北和巴南二环通道附近设冷链储运设施,补充主城的需求。其它的二级、三级以及四级节点将,分布到涪陵、万州、合川以及铜梁等22个远郊区县。

  具体到主城,包括江北区的凯尔冷链物流市场、大亚湾水产市场,九龙坡区的万吨冷链物流市场、明品福物流市场,以及大渡口区的茄子溪市场等,

  “与补贴、促销相比,商家更担心市场是否做得起来。”某水产品经营商家杨海告诉记者,在2003年左右,初次下海做水产生意的他选择在当时市内最大的茄子溪市场,但只坚持了一年,就退出了。

  杨海告诉记者,现在回头过去看,茄子溪市场无疑是成功的,但在他最初进入时,市场并未起来,“作为一个小老板,投进去几十万的本,折腾不起,一两年生意起不来就完了。”

  据杨海透露,就在他转战去做食品进口贸易后不久,茄子溪市场就火了起来。如今,他又再度进入冻品行业,落脚在白市驿,不过这时冻品生意也已成为他的副业,因此选择在租金价格便宜的白市驿,“可以再等一段时间。”

  重庆的物流格局大方向已定,对于其中的商家来说,改变不了这个大趋势;但要看清楚趋势,在选择优惠与扶持的同时,应凭借市场嗅觉,根据自身市场发展的需求,选择管理先进套齐全、交通占优的区域发展。

  冷链物流在重庆属于新兴产业,产业链条尚不完善,比如除了前端看得见的市场、冻库外,后端的管理、物流配套,以及周边的市场氛围,将对冷链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需要尽快解决产业链配套问题;另一方面,相关的物流企业形成跨行业性的互补合作关系,在保障市场知名度的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在前期降低运营成本。

  相比资本对建设冻库的热衷,重庆的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可谓产业链条上的短板之一。行业统计信息显示,

  从整个物流行业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冷藏车占货车总量的1%~3%,而我国的占比约为0.3%,重庆市的占比更是不足0.1%;美国的水果、鲜花、食品的预存保鲜率超过85%、冷储运输率超过99%,我国的预存保鲜率不足30%,冷储运输率仅10%;由此导致的损耗率高达25%,相比而言美国仅为1.7%。

  冷链配送资源的稀缺,市场价格也高企。据行业人士透露,由于冷藏车辆起步价上百元甚至两三百元,相当于普通货车的三四倍,不少食品企业在选择时,采取能忍就忍,用普通车辆进行冷链配送。

  目前在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大量投资的企业并不多,冷链物流企业不逛是要建设市场,而要与全行业一起完善产业链,重庆冷链物流才有望短时间内成长起来。

  重庆的冷藏车辆规模在1000辆左右,而实际需求要2500辆,严重供不应求。农投集团旗下农投恒天物流人士表示,在整个西南地区,专业的冷链运输车队都不多,农投恒天物流将在今年达到100辆冷藏车的规模,在西南已算数一数二的企业。另一个方面,前述市冷藏冷链协会负责人认为,冷链物流行业还需要建设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监控,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亦可以实现冷链物流资源的需求,供给信息与全市各连锁经营网络联系起来,实现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网络,最大化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全国第一个运用国际顶级的“R404A/CO2复叠制冷技术”、容量达10万吨的环保节能大型冷库重庆凯尔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江北港城工业园如火如荼建设中。昨天,该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据悉,明年3月将正式竣工启用。

  总经理曾繁江告诉记者,明年3月,随着10万吨冷库项目正式竣工启用,重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属国内首座运用R404A/CO2复叠制冷技术的冷链物流产业园,在全国冷链物流市场上堪称独树一帜。”曾繁江说。港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曾伟说,江北区做出规划,把凯尔国际10万吨冷库项目作为全区的重点项目进行打造,并配以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推动全市冷链物流升级换代夯实基础。

  专家介绍,“R404A/ CO2复叠制冷系统”技术解决了以“氨”为制冷剂泄漏对人身和食品的危害和以“氟—R22”为制冷剂泄漏对大气层的破坏。产业园的交易、办公服务区30000㎡空调器,釆用了中国首创的“动态冰蓄冷”的环保节能技术,该技术利用低谷电价可降低35%的运行成本。

  明年3月,项目正式建成营运后,将推动肉类行业、冷链食品行业、冷链物流行业和港城园区周边经济提速发展。

  凯尔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的建立,能把我市食品企业“分散自营、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转变为集中经营、抱团经营,促使企业加强行业间的联合与合作,让企业进入政府规划的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或投资效益低下的问题。

  除此外,该冷链物流产业园搭建了完整的城市冷链配送服务平台,这为食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伴随着一座安全、环保、节能、低耗的绿色冷链物流产业园在港城工业园的落成,它将是重庆冷链 物流产业升级的代表,也将成为重庆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