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一大早,走进洛川县秦关供销合作社,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戴着手套,有条不紊地对苹果进行分拣、打包、装箱,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熟练与细致;车间外,几辆冷链物流车静静等候,车厢里的温控设备早已启动,即将载着这些带着晨露气息的苹果奔赴全国各地。
这座由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盘活闲置资产建成的2000吨气调库及辅助设施,如今已是洛川苹果保鲜流通的关键枢纽,见证着一颗苹果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旅程”。
“咱们这个冷库温度控制在零下0.5度到零下2.5度左右,苹果采摘后24小时内就能入库,库内采用气调技术,能有效降低苹果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让苹果可以储存长达一年,保证全年供应。”洛川县秦关供销合作社制冷设备管理技术员郭雄卫一边检查着冷库的温控仪表,一边介绍着这套保鲜系统的“秘诀”。
果农李杨民谈起冷库带来的实惠时,脸上满是欣慰,“苹果库就在自家门口,特别方便,自供销果库建库以来,我一直在这存苹果,2024年我存了两万五千多斤货。重要的是果库还帮忙销售苹果,我们是确确实实受益了”
这样的便利与实惠,背后是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冷链体系建设上的久久为功。多年来,他们瞄准苹果产业“保鲜难、储存贵、销售散”的痛点持续发力,从基础设施的科学布局到技术设备的迭代升级,一步步织密织牢覆盖全县的冷链服务网络,让“新鲜”二字成为洛川苹果的鲜明标签。
“我们供销社库内配备先进的气调系统,采用德国进口的比泽尔全自动设备,控温精准,每年苹果冷藏费低于市场价5分钱,在为果农节省成本的同时,还通过电商平台、抖音、当地苹果代办等渠道,每年为果农销售苹果2万余吨。”洛川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屈艳介绍说,先进设备控温保品质,多元渠道拓市场,双管齐下让洛川苹果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释放。
近年来,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始终遵循“整合资源,招商引资,社企共建”的思路,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持续加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累计投资约1.2亿元。先后在杨舒、土基、旧县、秦关、朱牛建成5座共1.6万吨苹果储藏气调库及仓储冷链物流园区,配套2条4.0智能选果线个苹果交易物流园。这一系列布局,实现了苹果采摘后24小时内快速入库,稳稳守住了苹果保鲜的“最先一公里”。
“我们聚焦洛川苹果主导产业,持续加强冷链体系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各级供销社加快构建以洛川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流通网络,让洛川苹果通过现代产、供、销体系,更好更快地走向全国各地。同时我们还会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兴领域,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雷张锋说。
如今,洛川县的苹果冷库贮藏能力已达68.3万吨,位居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县之首,能满足洛川苹果年产量65%的贮藏需求。先进的冷库储存和冷链运输,彻底改变了洛川苹果“卖一季”的局限,实现了“卖四季”的跨越。当北国飘雪时,南方的超市里依然能摆上脆甜多汁的洛川苹果;当新果还在枝头孕育时,冷库中储存的苹果仍能以新鲜口感赢得消费者青睐。